2050淨零排放愛地球 全民綠生活動起來

2022-07-31
文章類型 : 心靈成長

「愛地球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,也是一項很潮的生活態度」;民眾可透過五大「綠生活」,從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購等生活小細節參與節能減碳。

總統蔡英文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「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,也是台灣的目標」後,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3月30日公布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」,相關部會就能源轉型、產業轉型等面向提出具體階段目標。

節能減碳愛地球 「全民綠生活」就是潮
環保署自2020年起推動「全民綠生活」,從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購等生活小細節,結合全國機關、學校、企業、民間團體、社區及民眾一同動起來,強調「愛地球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,也是一項很潮的生活態度」;五大「綠生活」包含綠色旅遊、消費、飲食、居家、辦公,讓民眾透過實際行動參與節能減碳。

在「綠色旅遊」方面,民眾可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方式,依環保、低碳方向規劃旅遊行程,減少因旅行、交通或食宿所帶來的資源消耗,進而體驗深度在地旅遊模式;如規劃行程時,可優先參考「綠色餐廳」、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」、「環保標章旅館」或「環保旅店」作為旅遊行程景點及用餐、住宿的選擇。

「綠色消費」是友善環境的消費模式,適度消費,並優先選擇對環境衝擊較低的綠色產品,追求自然健康,同時降低塑料與有害物質使用;選購環境友善的綠色商品及服務,並透過環保集點制度,取得實質回饋獎勵;亦可藉由愛惜物品、延長物品使用期限、自備購物袋、避免使用一次性商品等。

「綠色飲食」則是一種簡單改變生活飲食習慣的行為,宣導食物適量、優先選用在地、當季及天然食材以及自備環保餐具,進而達到珍惜食物、減少浪費,對人體健康與環保都有助益的飲食方式;可以選擇「綠色餐廳」、「環保標章餐館」或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(AMOT)所推廣的「溯源餐廳」等。

「綠色居家」是在宣導透過調整個人生活方式,改變日常如居家空間、環境清潔、垃圾處理等生活小習慣,培養友善居住環境的生活態度;選擇環保產品、環保祭祀、節約用水用電、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等,採用自然採光、通風、設置無油煙廚房,空氣綠牆、室內綠植栽等綠美化,來營造環保、低碳又舒適的居住環境。

「綠色辦公」是宣傳辦公室做好節約能資源(省水、省電、省紙及省油)、鼓勵少印紙或紙張雙面使用、多採視訊會議、垃圾分類與資源再利用、環境綠美化、辦公用品優先選擇環保產品的綠色採購等。


騎腳踏車通勤、少吃肉 改變生活習慣就能減碳
綠色和平表示,根據統計,在台灣包含飛機、汽車等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占比約為總量的14%,民眾可改用大眾運輸通勤,搭乘捷運、公車,或與住得近的同事共乘,甚至挑戰騎腳踏車上、下班,就能減少碳排。

綠色和平提到,使用節能家電也可以減碳。以家中最耗電的冷氣為例,設有節能標章的冷氣在10坪大小的房間內全年運轉,比起沒有節能標章的冷氣,平均一年可省下500至700度電,減碳約300至400公斤。

此外,綠色和平呼籲民眾培養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,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占全球排放量約18%,比全球運輸業(鐵公路、輪船、飛機等)的碳排放量加總起來還多;並估算,一個台灣人一天不吃肉,能減去至少2.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;若全台一天不吃肉,就能減少超過5萬6,510公噸的二氧化碳。

綠色和平說,民眾也可透過關心氣候與能源政策、拒用塑膠製品、重複利用、降低物欲、學習並傳播氣候新知、轉用電動車、親近再生能源等方式,改變生活習慣、對抗氣候變遷。



防止企業「漂綠」 ESG檢測儀揭永續成績單
2020年,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發「掃了再買」App,將政府公開的企業環境違規紀錄,整理成好用的App,消費者可以掃描商品條碼,看見企業違規紀錄,或是隨時搜尋關鍵字挑選想要的商品,方便選擇對環境比較負責任的品牌。

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曾虹文強調,並不是有汙染就是黑心企業、就要抵制,而是希望過去有汙染的企業能確實改善,不要再違規。

自2020年至今,「掃了再買」已陸續揭露包含200大民生消費品牌、啤酒、寵物飼料等空汙排放、破壞環境等違規項目。

隨著全球環境議題升溫,企業也愈加重視企業社會責任,綠盟今年更進一步推出「ESG檢測儀」,分為「E環境」、「S社會」、「G治理」三大類,涵蓋溫室氣體排放、能源使用、用水量、環境違規資料,也有公司營運狀況、違反《勞基法》、職災、工安事故、取得認證、稅務透明度等,供民眾自由查詢。

曾虹文表示,「ESG檢測儀」是一個檢視企業減碳及永續發展的工具;而台灣正與全球同步邁向2050淨零碳排,透過「ESG檢測儀」,外界能檢視企業ESG的承諾與落實程度,防止企業漂綠、只做表面工夫。